close

大紀元電子日報

2013-03-29
 

本圖為紫茉莉海膽(發現地:苗栗西湖),但要找到、並磨出如此完整花樣的化石,就要碰機運了。
(黃進傳提供)

文/謝平平
挖化石?台灣是有化石喔?是指台灣有恐龍嗎?──聽到「化石」,如果您馬上產生這樣的疑問,那太好了,因為本次的報導內容會告訴您,台灣的化石到底在哪裡?該怎麼挖?大人小孩都可以去挖嗎?還是只有學者、研究生才喜歡在那裡「埋頭苦挖」?嗯,讓我們接著看下去。


先說說台灣為什麼挖不到恐龍吧,別不服氣,即使你有愚公移山、精衛填海的精神,在台灣也是挖不到恐龍化石的。因為台灣屬於年輕的「新生代(Cenozoic)」地質,而恐龍生活在「中生代(Mesozoic)」。換句話說,當恐龍在地球上奔跑跳躍時,台灣島嶼恐怕還在海中呼呼大睡呢!而當台灣升到海平面上,恐龍已經作古許久。


不過,台灣也有很了不起的化石,例如左鎮人(台南,距今2萬年)就與山頂洞人屬於同一個年代,將台灣的歷史又提前許多;而大岡山人(高雄,距今5萬~20萬年左右)則是比較接近尼安德塔人,這更是令人意外的大發現,發掘者王良傑表示,目前大岡山人的牙齒、頭骨都在日本。其他地方出土的還有海膽、海星、鹿、象等化石。



黃進傳現今功力高深,一看到化石附著的原石,就可以輕易分辨採集地,經常嚇眾人一跳,他表示,「因為每個地方沉積的岩層都不一樣。」他也自費出版《台灣各地的海膽化石》,內容豐富詳盡。(謝平平)

  


 黃進傳本身是木工師傅,一次參觀李天德的化石展後,非常喜愛,妻子林秋杏鼓勵他去社區大學上課。黃進傳非常用功,除了老師帶領的戶外課程,一聽到哪裡有化石,就會立刻驅車前往找尋;抽空閱讀地質、土壤、化石專業書籍,且不只中文,還包括外文書。他特別鍾情海膽,12年來,他看過的海膽照片上百萬張,經常與網友討論,或在國外網站競標稀有海膽化石。


台南菜寮化石館顧問王良傑講起每件化石跟標本,故事一個接一個,不僅有趣又可以學到知識,導覽每每讓人一路跟到底。其實,王良傑本身學電工,喜歡戶外活動,對植物、動物都很熟悉,也蒐集雅石。一次,高中同學跟他說,菜寮附近有個「神經病」,大颱風天出沒在菜寮溪附近撿石頭。王良傑出於好奇,找到那人詢問,才開始認識「有生命的石頭」。當時,台灣首位業餘專家「化石爺爺陳春木」還在世,王良傑經常找他討教手上挖到的東西是什麼。後來,王良傑又學習製作標本,曾經製作過大型的梅花鹿、水鹿、山羌等,對於骨頭的結構非常了解。家中收藏有距今90萬年前、幾千年前、今日的各種梅花鹿化石、標本,這是他投入數十年心力的成果。


這兩位化石達人對自己喜愛的化石,都下了許多心力研究、採集,王良傑算了算,一年365天,有200多天都在戶外採集化石,颱風天就躲在大石頭後面採集,「家裡8萬件的收藏品都是我自己背回來的。」一次,他在嘉義牛埔附近看到一小塊化石,他判定這是脊椎動物的骨頭,花了一、兩個小時,挖了散兵坑大洞,把化石與原石取出;經過清理,含著母岩的化石大概有二十公斤重,他背著化石,吃力地越過兩條溪流,溪水高度到膝蓋;到達車子旁邊時,他已經累到說不出話來。


黃進傳也曾經背過含著母岩的海星化石回家,先將數十公斤重的化石推到岸邊,再搬到堤防邊,小心翼翼地將化石推上堤防、推下堤防,過程膽戰心驚,但回到家卻是心滿意足。



台南市「化石學堂」到燕巢泥火山尋找化石。(台南市菜寮化石館)
挖化石‧學知識


台灣許多社區大學或是非營利組織開辦了採集化石的戶外課程,兩位達人也認為採集化石有諸多好處。


一、活用地質


台灣雖然是一塊島嶼的結構,但每個地方的地質、年代皆不盡相同,「台灣地質圖」上面標得花花綠綠,可不是看懂就可以挖到化石。兩位達人提供下面幾道測驗題,大家一起來答答看吧。 



台南市菜寮化石館顧問王良傑正在進行解說。(謝平平)
題一:為什麼高雄甲仙有個地方也被專家標為「南庄層」?南庄不是在苗栗嗎?

〔答案〕如果以地質時間來定論,除了「古生代」、「中生代」、「新生代」之外,又分成不同岩層,通常以發現化石處的岩層露頭作為標準,例如在南庄發現了某種貝類化石,因此這裡被命名為「南庄層」。如果縣市也有同樣的沉積環境,也都統一稱為「南庄層」。


題二:林口台地也跟苗栗龍港一樣,屬於更新世岩層,但為什麼沒辦法撿到化石呢?


〔答案〕在台灣地質圖上,兩處的確都是標為Q0(更新世),但林口是礫石層堆積的台地,亦即都是石頭,在這些鵝卵石滾動的過程中,現生貝類都會被敲破,化石就更少了。


題三:為什麼龍港的化石要選在沒有颱風天的時候撿,而菜寮溪的化石卻都會在颱風天過後出動呢?


〔答案〕因為菜寮溪附近多是陸相化石,例如大象、老虎、犀牛等陸上動物,這些化石都在礫石層上(陸地的環境)。颱風天一來,如果有崩山發生,化石就會露出來。而海相化石,例如海膽、海星、螺貝、螃蟹類,大多在岩層裡,颱風天一來,就會帶來風雨泥沙,將原本露出的海相化石掩埋住,更不利於挖掘。


二、認識季節、風向、潮汐


季風會影響沙子的走向,以苗栗龍港為例,當夏天吹起西南風,沙子被帶離岸邊,化石就會露出來;冬天吹起東北風,沙子被吹向岸邊,化石就容易被蓋住,因此,以龍港來說,夏天的退潮時間才是撿拾化石的好機會;至於該處何時漲退潮,課本上沒教,但是動動手指頭,上個網就可以查到囉!



黃進傳正在苗栗後龍鎮出海口附近尋找化石,手上持的紅色棍子是他自製的祕密武器——魚叉,可以協助他判定腳下這顆石頭是否為化石,因為已經玉質化的化石與一般石頭敲擊起來的聲音並不相同。(黃進傳)

三、認識動植物、潮間帶


因為是在戶外撿拾化石,許多老師在帶隊時,都會分享身邊經過的植物、動物等,或是介紹潮間帶的小動物,例如招潮蟹。


王良傑在帶隊的過程中,還會告訴孩子愛護地球的觀念,「再大再凶猛的動物都會死掉,但他們都沒有破壞地球,所以我們現在找得到牠們。如果人類不愛護地球,可能很快就玩完了。」他最高興的就是,看到小小的孩子摸著化石、問著各式各樣的問題,儼然一副小生物學家的模樣。黃進傳則認為,挖掘化石除了興趣,你永遠不知道今天會撿到什麼寶貝?且每一件化石都會留在自己的腦海裡,包括當時的天氣、人物、驚險與好笑的事情,比坐在書桌前拚命寫測驗卷好玩多了。


 不過,不管要不要走向專業,多多接觸戶外,嘗試不同的可能性,都可以為自己的生活補充能量喔! ◇   



台南市菜寮化石館外觀,裡面還有準備貝類的拓印與拼圖。其原為台南市光榮國小活動中心。(謝平平)

拓印。(謝平平)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eeig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